奧運擊劍》香港擊劍摘下第2金領先全球 50年來的驚人成功是如何來的?
【詹健全/綜合報導】香港在今年巴黎奧運會上成為擊劍強國,以兩面金牌高居擊劍獎牌榜榜首,但成功的種子在半個世紀前就已播下。
這項運動在二戰後由葡萄牙定居者引入,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才開始興起,當時它開始培育冠軍、吸引政府資金並為豐富的遺產奠定基礎。
香港這座擁有約 750 萬人口的中國南方城市,過去在奧運歷史上只贏得了4面奧運金牌,但在過去兩屆奧運上,卻獲得了三面金牌。
週六在巴黎舉行的女子銳劍比賽中, 江旻憓(Vivian Kong Man-wai) 驚心動魄地奪得了金牌。
兩天後,張家朗以同樣戲劇性的方式奪得金牌,成為 68 年來第一位衛冕男子鈍劍冠軍的擊劍運動員。
「我們可以證明我們可以實現很多不同的事情,」張家朗說:「我們不會因為我們來自一個很小的地方而放棄。」
1970年代,劍術運動在香港越來越受歡迎,當時英國統治下香港唯一的精英運動員學院銀禧體育中心開始為體育教師提供擊劍訓練。
香港教育大學體育高級講師路易(Lobo Louie)表示,這些老師隨後在學校課堂和課外活動中傳授技能,為成功奠定了基礎。
「你可以用『金字塔理論』來理解一項運動的發展,」身為市體委員的路易說:「年輕人和他們的學校構成基礎,社區處於中間,精英處於頂部。基礎越寬,精英的頂端就越大。」
到了 90 年代,香港的年輕擊劍運動員已經獲得了十幾面獎牌,其中包括在首屆五屆亞洲青少年擊劍錦標賽中獲得的金牌,接著職業運動員開始獲得亞運甚至奧運的參賽資格,造福下一代。
「職業擊劍運動員退休後,他們開始在社區開設擊劍學校,」路易說:「人們對這項運動了解更多,因為有人教它。」
香港擊劍學校校長黃燦是2000年代初創辦私人俱樂部的先驅之一。他也是奧運獎牌得主張的第一位教練。據黃說,香港擊劍總會開始組織小學間的比賽,「這使得許多家長願意投資擊劍,以增加孩子進入精英中學的機會。」黃燦說
繼張家朗於 2021 年在東京奧運獲勝後,該市現在擁有 40 多個擊劍俱樂部,為年僅三歲的學習者提供課程。
「它們幾乎無所不在,」黃燦說。
兩屆擊劍奧運選手、現在經營自己的擊劍學校的教練劉國健表示,取得的成就還可以歸功於「更科學、更專業」的訓練體系。
2002年,香港體育學院——銀禧體育中心的前身——進行了改組,接管精英運動員的訓練。
劉國健說,該計劃現在涵蓋「從靜修、練習、比賽、技術和身體條件的一切」,並從海外招募頂級教練,更多的政府補貼也已經推出,這與劉國健時代不同,當時他說他們必須「下課或下班後,當我們已經很累的時候」進行訓練。
全職頂尖精英運動員每月可獲得 6,175 美元(約19萬台幣)的補貼,而該市家庭的月收入中位數為 3,840 美元(約11.8萬台幣)。
江旻憓週四回到家後,受到了如英雄般的歡迎,「劍女王」很快就感謝了所有之前到來的擊劍運動員,為她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當他們的資源比我們現在少得多時,他們依靠的是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她拿著獎牌說:「他們非常努力,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追逐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