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指南 7大必補充營養素、7種食物少碰

健康》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指南 7大必補充營養素、7種食物少碰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常常會感覺身體不適但檢查又查不出異常,這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可以幫助恢復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以下分享應補充的營養素和應避免的食物,幫助您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

補充這7種營養素,有助於自律神經調節。

應補充的營養素:

1.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減少憂鬱和焦慮。B1、B3、B6、B12等成分尤其重要,它們能幫助維護神經與循環系統的健康,改善睡眠品質並調節情緒。建議多攝取全穀類、瘦肉、雞蛋、豆類及深色蔬菜等富含B群的食物。

2.鈣質

鈣質有助於放鬆肌肉,舒緩壓力。日常飲食中可補充牛奶、豆乾、小魚乾、黑芝麻等鈣質豐富的食物,來改善因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症狀。

3.維生素E

維生素E缺乏可能會導致荷爾蒙失衡,進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深綠色蔬菜、蛋黃、植物油及鮭魚等食物富含維生素E,建議適量攝取。

4.鎂離子

鎂離子能放鬆肌肉,安定神經,並幫助調節神經細胞的傳導功能,改善睡眠障礙。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菠菜,以及堅果、燕麥、全穀類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鎂離子。

5.Omega-3

Omega-3脂肪酸對神經修復和維護神經細胞健康有幫助,還能促進血清素的分泌,改善情緒不穩和憂鬱。鮭魚、鯖魚、秋刀魚等深海魚類富含Omega-3,若飲食攝取不足,也可考慮通過魚油保健品來補充。

6.色胺酸

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和製造褪黑激素的重要成分,能幫助安定神經、調節情緒,並改善睡眠品質。雞胸肉、里肌肉、牛奶、鮪魚、鮭魚等高蛋白質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色胺酸。

7.GABA

GABA(γ-氨基丁酸)是是人體能自行製造的一種胺基酸,能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並穩定情緒,對心悸、頭痛、焦慮等症狀有改善作用,但人體製造的量有限,且會隨著傳遞過程慢慢流失,可以補充發酵食品如味噌、泡菜、醃漬物,以及全穀雜糧類和蔬果類中來獲取豐富的GABA。

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和營養補充,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應避免的食物:

1.酒精

酒精會加速水分流失,影響睡眠品質,抑制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導致免疫力下降,並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2.精緻糖

血糖的劇烈波動會降低自律神經的穩定性,建議避免攝取過量的精緻糖,如有需要,也應將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控制在總熱量的5%以下。

3.咖啡因

過量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增加焦慮和緊張感,並且可能加重已有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以減少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4.高鈉食物

雖然鈉對於人體維持電解質平衡和神經傳導至關重要,但過量的鈉會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難以調節。因此,應避免食用過多的高鈉食物,如加工食品和快餐。

5.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快餐、肥肉等,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並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進一步影響自律神經的平衡。這類食物也會促進交感神經的過度活躍,導致情緒波動和壓力增加。

6.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往往含有高量的鹽、糖和人工添加劑,如防腐劑、色素等,這些成分不僅會擾亂身體的正常代謝,還可能引發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或抑制。長期攝取這類食品可能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7.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咖哩等,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引發胃灼熱和消化不良,進而干擾自律神經的正常功能。這類食物還可能引起交感神經的過度反應,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增加情緒波動的風險。

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和營養補充,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規律的作息,不僅有助於緩解症狀,還能促進整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若長期攝取不好的食物,可能會加重自律神經的負擔,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並引發其他健康問題。